2019年,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对原来的学习平台进行了优化,7月23日,新建成的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共建共享试点平台在测试环境开始运行。
据悉,目前测试运行的青海干部网络学院试点平台网页版建立了学员、资源、平台全景视图,优化了原有的“好课程”“好精神”“好健康”“好思悟”等十大栏目,录制了多门“处长讲业务”网络特色课程,丰富了在线学习精品课程库,并开发出“唱支山歌给党听”“心中有话向党说”等互动功能,探索建立积分奖励制度。同时,该平台还共享了中国干部网络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国内主要在线干部教育培训优质资源,既满足了全省干部多样化、个性化的网络学习和培训需求,又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9月27日,研究室党支部组织全室干警赴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李晓光同志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活动。
在青海网络干部学院培训规划部主任的介绍下,大家参观了图书馆、中信书吧、会议室等院内设施,了解了学院的组织架构、运行概况等。通过视频会议形式,聆听了国家行政学院讲师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背景和历史意义的专题讲座。在中信书吧召开了支部会议,廖海峰同志立足自身学习思考和工作实际,以《初心不改,只为法徽闪耀——学习李庆军法官》为题讲授了微党课。
李晓光副院长结合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作了总结讲话。他要求研究室干警要认真学习李庆军法官坚守使命、敬业如初的精神,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兢兢业业做好各项工作。同时强调,要劳逸结合,注重身心健康,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党的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还记得过去家里娶媳妇的‘三转一响'吗?跟如今结婚必备的房子、汽车比起来不是一个等级吧,这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12月28日, 一场题为《致敬改革四十年——制度、红利与青海经济前瞻》的讲座在青海民族大学开讲。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主办的“昆仑大讲堂”在今年的最后一讲,来自青海民族大学研究生院的院长陈文烈教授带领全场近300名各级干部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历程,致敬时代、展望未来。
讲座中,陈教授结合自身的经历与感受,系统地阐述了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同时围绕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省情为青海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思考。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为在场聆听的干部们开启了一场“时光之旅”,不仅深化了干部们对改革开放的理解,而且也在思想的碰撞中找到了时代的共鸣。
台上讲得认真,台下听得专注,来自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职工谢俊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专家的观点和自己的思考。“陈教师是研究经济的,跟我们的需要很对口。我们企业现在正在发展新材料,通过高校名师的讲解和指点,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思路和启发,这样的形式特别好,非常有帮助。”谢俊的所感正是举办“昆仑大讲堂”的目的所在。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青海省委关于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部署,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与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共同创建“昆仑大讲堂”,通过有计划地邀请省内外各领域各行业专家学者主讲,搭建优质学术讲座和交流平台,提升了各级各类干部的专业精神和人文科学素养。
自2018年1月份启动起来,“昆仑大讲堂”先后邀请了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戴锦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计算专家李新征、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美学文艺理论教授左克厚等十位专家学者来青主讲,讲座主题涉及文学、文化、物理学、管理、互联网等各个领域,成为了青海各级干部拓宽视野、丰富思想的“知识摇篮”。
丰富的内容、专业的讲授和灵活多样的现场交流互动形式受到了广大干部的高度认可和好评,也不断提升了干部教育培训的层次和质量,增强了干部培训的吸引力。“我已经听了三四场讲座了,与名家们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很受启发。通过不同主题的讲座,打开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所谓开卷有益,我们现在是‘听讲有益',很有收获。”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教授李晓云说。
截至目前,“昆仑大讲堂”已成功举办了10场,三千余名各级党政干部参加了培训,“通过一年的尝试和实践,我们已经把‘昆仑大讲堂’打造成线下干部学习的新阵地,不仅宣传了大美青海,同时传承弘扬了新青海精神。”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常务副院长肖玉兰说。
肖玉兰表示,今后青海干部网络学院将邀请更多国内各领域的名师大家、省内专家和援青干部资源,针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党建教育、干部工作需要等进行版块化的内容设置,使授课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计划打造专家与干部学员线上互动平台和线下沙龙,把“昆仑大讲堂”的资源用实用活,实现常态化,切实为党政干部提升助力,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